首页 > 

1299年是什么朝代

时间:2024-03-29 23:38:02 浏览量:22226

1299年中国是哪个朝代

1299年是什么朝代?

1299年是己亥年(猪年);元大德三年;越南兴隆七年;日本永仁七年,正安元年。这一年,爆发了卡迭石之战、杭州鼓楼重新修建、朱世杰著有《算学启蒙》、马可·波罗身陷囹圄后又回到威尼斯、俄国东正教迁至弗拉基米尔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等重大事件。

为啥说奥斯曼帝国残酷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其国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这个惨烈而血腥的继承制度叫做Fratricide,始于15世纪中后期,穆罕默德二世时代。

在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与苏莱曼苏丹并称为“大帝”。当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结束东罗马帝国历史的辉煌事迹,就是穆罕默德二世他老人家带队完成的。

好了,再回到话题上来,所谓的Fratricide,其实就一句话——“我死后,我的儿子中无论谁继承了苏丹皇位,为了秩序的考虑,都必须把他的兄弟处死。今后的世代苏丹将按此执行。”

随后的两个多世纪,这个Fratricide制度一直被奥斯曼帝国认真执行——苏丹登基之日,就是他的同胞兄弟、大小侄子们提前见真主的日子,甚至在某些极端的环境中,新苏丹连自己的姐妹和侄女、外甥女都不会放过。

比如,1595年,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登基的时候,一天之内,他的19位兄弟、20个姐妹全部被处死,此外还有老苏丹的几个孙子、孙女以及若干怀孕的宫女.....

穆罕默德三世这位残酷的老爸,为了保证自己“看好”的二儿子艾哈迈德能顺利即位,仍然健在的时候,就提前杀死了大儿子,好在,还没来得及处理掉刚断奶的幼子,就突然暴亡。据说,死因非常蹊跷。

这段经历,给他的二儿子兼继承人——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留下了大片阴影。因为年幼时目睹了父亲灭掉众多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少年时又经历了关系非常亲密的大哥的惨死,艾哈迈德的心灵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有一半意大利血统的艾哈迈德一世,颇具文青气质)

于是,他上台后,顶住朝中元老们的压力,决定不再严格奉行Fratricide制度,没忍心对唯一的兄弟,才四岁多的穆斯塔法小朋友下手。

(这段历史被土耳其大型电视剧《宏伟世纪》第二季——柯塞姆,倾情演绎了一番)

自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后,除了个别因为老妈“宫斗失败”而被处死的王子,大多数情形下,王子们不会被新苏丹直接杀死,而是被软禁起来学习各种“经典”,作为备胎续命。

这种操作的同时,还有个非常奇葩的规定——王子们在老爸指定的继承人、或现任苏丹还没有产下子嗣前,是不允许碰女人的。这是预防他们先出来的后代,威胁“准备”或者正在“坐龙廷”的那位。

试想,要碰着个“不孕不育”的苏丹兄弟,这些哥儿几个们,可就悲催了.....

不过,纵观奥斯曼帝国历史,貌似历代苏丹们的生育能力,还都挺给力的。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同样坐拥庞大后宫的奥斯曼帝国,跟咱们的东亚王朝不同,苏丹后宫的女人们,几乎都是没名分的女奴出身,很多为鞑靼人从东欧和南欧抢夺来后,卖入土耳其宫廷的异域女子。

比如,宫斗的最终“赢家”,柯塞姆皇太后,就是希腊商人的女儿,进宫以后由“上帝”改信了“真主”。

(电视剧《宏伟世纪——柯塞姆》中,希腊少女时期的苏丹皇太后柯塞姆)

因而,苏丹后宫的女人们都没有名分,也不给怎么排座次,顶多是生了儿子的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资料档次等物质待遇方面的差别。而且,除了前面说的那位”大帝“——苏莱曼苏丹,曾经公开册封了“正宫娘娘”,宣布与许蕾姆苏丹娜正式“结婚”外,其余的苏丹都没有过“官版配偶”。即便是上图的那位柯塞姆苏丹娜,尽管当上了帝国皇太后,她与苏丹父亲,亲儿子的老爸——“文青”艾哈迈德一世,都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

(唯一的“例外”——来自于乌克兰的许蕾姆苏丹娜。她那一路“打怪”最终成为宫斗赢家的事迹,被《宏伟世纪》第一季倾情演绎了一番。后排右二,蓝衣红发的女子就是电视剧中的许蕾姆)

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看出来了。跟东亚王朝强调女方血统、身份,喜好“亲上加亲”不同,历代苏丹的父母们,血缘都比较远,母亲一方几乎均为原本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很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再加上吃得好,经常锻炼,双方结合后,育种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

再有,像咱们中国的后宫,嫔妃们往往会代表着封建贵族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团,她们宫斗的走向会明显影响到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而奥斯曼苏丹们都不结婚(苏莱曼除外),不给任何一个受宠的女人名分。如此一来,让苏丹的后宫相对简单,不会牵涉到外戚相关的家族利益。

这也是早年的奥斯曼帝国能够专心开疆拓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一大优势。

此外,还有一点,虽说非常残忍,但现实意义重大。

跟同期的中国明清两朝,那不断暴涨皇族和宗室人口,几乎吃垮了王朝和国库相反;奥斯曼苏丹虽然特别能生养,但其的家庭内部,以不断“自我淘汰”的形式,让王族的人数受到了严格限制,不至于太过膨胀,一定程度上,也间接起到了缓解人民负担的作用。

更有,在Fratricide制度下,接班人是通过“开放式竞争”产生的。所以,生存的压力和权利的欲望,一直督促着苏丹王子们努力提升各自的素质和技能。

为了能够打动老爸,他们在战场上也总会表现得异常英勇,为帝国开疆拓土立下过大功。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从17世纪开始,苏丹艾哈迈德一世起,过于残忍的Fratricide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了。因此,说奥斯曼帝国能维持600多年,一直挺到了20世纪初,全靠这个制度续命,未免过于以偏概全了。

客观看,Fratricide制度对于中早期的奥斯曼帝国做大做强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帝国最后的那两百多年的寿命,内因方面,主要还是依靠着各种改革的“修修补补”;外部环境上,更是因为欧洲国家在蚕食帝国领土的议题上,很难保持步调一致,让被戏称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能不断得到喘息的机会。

从18世纪初末开始,一些西化的土耳其和希腊裔的上层人士就开始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比如,在导师的影响下,苏丹塞利姆三世(1789—1807年在位)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赴欧洲学习,开办西式军校,组建欧式土耳其新军。这比后来被叫成“东亚病夫”的大清国,几乎早了一个世纪。

后续的苏丹们在19世纪完成了土耳其的近代中级和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效仿西方司法体系,建立了世俗法院、还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和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工业和实体经济等等。

甚至,为了安抚国内尖锐的民族、宗教矛盾,同时也做给欧洲看,整个19世纪,号称“真主代言人”的数代苏丹们,竟然多次颁发诏书,宣布——帝国范围内,所有臣民无论其种族和信仰,一律平等。

只是,上层的政令和改革虽然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军阀割据的奥斯曼帝国后期,几乎难以传达和落实下去,各种近代化改革,步履维艰;而繁杂的民族、宗教矛盾,更犹如嵌入帝国内部的“定时炸弹”;

加上大航海时代开辟的“新航线”,让原本让把持亚欧商道,坐收“保护费”的土耳其人风光不在,随着科技、社会意识的落后和近卫军的数次叛乱,让奥斯曼帝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

庆幸的是,作为战胜方的欧洲“列强”们之间,也在相互“较劲”、不断的给对方拆台。这让土耳其还有机会在绝境中,选择“断尾求生”,丢掉了除伊斯坦布尔外的欧洲所有领土和大量希腊裔人口,挣扎着以共和国的形式,发起了较为彻底的世俗化、近代化改革,最终成功“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