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评价电影《三峡好人》

时间:2024-03-29 03:20:18 浏览量:36989

三峡好人人物分析影评

如何评价电影《三峡好人》?

(文:捉风捕影)

谢邀,问题中提到《三峡好人》当年对标张艺谋巨制《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峡好人》这部电影的评价两个问题,在此一并给回答了。

2006年于水城举办的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人大放异彩,香港导演杜琪峰执导的《放·逐》,台湾导演蔡明亮拍摄的《黑眼圈》和大陆导演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两岸三地聚的如此齐整,实不多见,最终这一届的银狮奖最佳导演颁给了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大师阿伦·雷乃,大陆导演贾樟柯凭借樟柯凭借《三峡好人》一举多得最具含金量的金狮大奖。

这也是继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以来,时隔七年,内地电影人首次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一个为第五代导演,一个为第六代导演,这样的传承意义更显非同寻常。

抛却这些荣誉,谈谈避不开的票房话题,影片《三峡好人》虽然有金狮大奖黄袍加身,但终归是一部纯正的艺术片,在内地同样不能规避二八定律,这里市场的长尾效应一向难以接纳非传统类型片种,然而最终斩获区区200万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未免太过凄风苦雨。

(《三峡好人》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同天开画)

记得2006年贺岁档的时候,张艺谋带着雄心勃勃的古装巨制《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兵压境,导演贾樟柯没有避开锋芒,《三峡好人》选择和其同一天上映,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想看看在这个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票房疯狂收割了2.9亿人民币,《三峡好人》无论是排片量,排片时间段,上映时间周期均被无限挤压,如此重量级的国际奖项,也没有免掉文艺片市场“一日游”的悲惨命运,在我的印象中,能够同时兼顾荣誉与票房的电影屈指可数,李安的《色戒》,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许鞍华的《桃姐》,暂时想起这么几部。

《三峡好人》并不是贾樟柯的作品第一次在市场上失利,诸如影片《世界》的票房亦为200万元,《二十四城记》更仅报收票房160万人民币,在没有艺术院线支持的大陆市场,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新常态,与其命运相同的大陆导演不在少数,王小帅,王全安,张元,蔡尚君都在此列。

但这并不表示贾樟柯这样有着鲜明艺术追求的导演拍摄的影片没有地方可放,《三峡好人》相继被60多个国家买断版权,有许多国家更是第一次上映中国电影,在法国更是有几十万人拥进影院目睹这部艺术精品的风采,最终甚至超过周星驰《功夫》和备受法国人爱戴的王家卫的《2046》,创造了内地艺术电影国际市场的不菲记录。

在中国电影类型片市场不够成熟的大环境下,诸如《三峡好人》这样有着国际声誉的影片收入大多来自其它发达国家的贡献,实现回本甚至盈余还是能够保证的,记得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说过,他拍电影的钱基本国外投资一部分,国内投资一部分,上映的时候,除了本土,主要卖给欧美,日本一些国家。这些高度成熟的电影市场,一部优秀的电影放映周期往往特别长,半年,一年都时有发生。

再回到《三峡好人》这部影片本身,影片通过“韩三明”和“沈红”两个主人公“寻找”的故事,呈现出一个底层民众流动的中国,在大环境的洪流中下,在时代变迁中,一群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疲于奔波,他们埋头苦干,不问世事,永远卑微,永远贫穷,像蒲公英一样,随风东飘西摇,苦闷,无奈执拗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让人同情,某个瞬间,又让人无比敬重。

和贾樟柯之前所有的影片一样,它同样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不过这次其加入了意向化的东西,有些段落呈现出魔幻主义的味道,虽然植根于本土化的故事,但极具匠气的电影语言和深沉浓郁的情感让它的艺术魅力放逐世界皆准,贾樟柯非常迷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三峡好人》中的人文关怀更是到了某种方面的极致。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相信诸如贾樟柯这样的导演,诸如《三峡好人》这样的影片会赢得一定的空间,至于是何时,只寄希望越快越好,曾经有人问过贾樟柯为什么不拍商业影片,他说:现在拍大片根本已经不是钱的问题,钱一直在我身边穿梭,但我不会贸然去拍1亿元大片,不是为了故意和别人较劲,我只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